一提起狂犬病,大家都比较熟悉,一旦感染狂犬病毒,就相当于一脚半踏进了鬼门关,因为冠心病的致死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九,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看到过带感染狂犬病毒之后,患者仍然可以挽回一条性命的案例。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
狂犬病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主要传染源是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当携带病毒的动物咬伤人体后,病毒会通过破损的伤口进入血液循环,感染人体。
感染病毒的患者常会出现畏光、怕水、怕风等症状,最终死于循环衰竭或呼吸衰竭。
虽然医学技术在不断的进步,但是针对狂犬病,没有任何有效的治疗方式,患狂犬病后致死率为百分之百,因此在生活中做好预防尤为重要,需尽量避免与来历不明的动物近距离接触,如果不慎被咬伤,医院进行狂犬疫苗或狂犬免疫球蛋白的注射。
既然狂犬病的致死率这么高,为什么不说他是%的致命呢?为何还存在0.01%的存活率?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是不是感染了狂犬病毒就一定会死?
根据数据记载,关于狂犬病毒的死亡率,世卫组织给出的答案是%,而且我们国家发表的传染病学案例中也写着狂犬病毒的死亡率是%。
但是在狂犬病预防指南以及我们国家狂犬病预防控制指南中也提到过,国际上存在狂犬病死亡率百分之九十九点儿九的说法,那么剩下的0.1%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其实在国际上确实存在过感染狂犬病毒没有死亡的案例,在全球有超过七年的感染者在感染狂犬病毒之后仍然存活,所以这些人也就构成了0.01%的存活率
既然狂犬病病毒是病毒,为什么体内的免疫系统杀不死它?
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杀灭狂犬病毒,这与狂犬病的发病机制和狂犬病病毒的特性,以及人体的免疫分布有关。
病毒最初进入伤口时,会在咬伤的肌肉组织中复制,然后通过运动神经元侵入外周神经系统,然后上行到背根神经节,在那里病毒大量复制。
尤其是在侵入脊髓和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增殖后,再通过运动神经到达全身,这是狂犬病的发病机制。
而人体的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无法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对狂犬病毒无效。
患狂犬病毒后身体有哪些症状?
其一:得了狂犬病后被动物咬伤或是抓伤的部位会有局部发痒的症状出现。
其二:比较常见的全身症状有低热、中度发热以及高热等,此外有部分患者会出现疲劳、咽痛、食欲下降等症状。
其三:在狂犬病的发病阶段,患者会逐渐兴奋,进而出现麻痹症状,安静且对外界刺激不再敏感,逐渐出现眼球运动障碍、无表情的表现。
从狂犬病发作到死亡的过程是什么?
侵袭期:在侵袭期患者会有身体发热、头晕恶心等情况,类似于流感,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对身边的声音,光源等感觉到敏感。
兴奋期:随着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患者会出现怕风,怕水等症状,而且还会出现恐惧的感觉。
另外,患者还会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
麻痹期:麻痹期是狂犬病最后一个阶段,此时表现为无法闭合口腔、身体瘫痪、面无表情。
到了这个阶段,可能就意味着患者即将死亡,感染狂犬病毒之后,病发到死亡时间不会超过六天。
只要被咬、抓伤就一定要接种疫苗吗?
按照狂犬病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分为三级。
Ⅰ级暴露:接触或者喂养动物、完好的皮肤被舔、皮肤没有破损,清洗接触部位即可。
Ⅱ级暴露: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有轻微抓伤或擦伤,可以用肥皂水和自来水冲洗伤口,并且接种狂犬病疫苗。
Ⅲ级暴露:身体多处皮肤咬伤或者抓伤、破损皮肤被舔舐、应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结语:看完你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