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年4月陆续出版《话说世界》20卷丛书温雨
天花已经在世界上绝迹!
——年,联合国在内罗毕的宣告
VaccineMew-NomorestoriesAretoldtodayImsorryTheywashedawayNomorestoriesTheworldisgreyImtiredLetswashaway
疫苗接种术的发明是医学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是预防、控制传染性疾病的最主要手段。
事实证明,威胁人类几百年的天花病毒在牛痘疫苗出现后便被彻底消灭了,此后年间疫苗家族不断扩大发展,目前用于人类疾病防治的疫苗有20多种。
天花病毒接种试验
18世纪初,天花是地球上最可怕的疾病。光英国每年就有4.5万人死于天花,欧洲人迫切地想要找到办法来逃脱这种十分可怕而又无处不在的疾病。
目前已知最早使用的疫苗接种可溯源至“人痘接种术”,它起源于公元前年的中国。
据推测这项技术可能使用的是毒性较低的天花,使受试者接触天花患者的脓状囊疱,但此做法难保有效,且风险仍高,死亡率达1%—2%。随后这项技术沿丝路传播到君士坦丁堡。
年,玛丽·沃特蕾·蒙塔古勋爵成为英国驻土耳其大使。
她发现天花在土耳其销声匿迹,进而得知每年秋天当地都会进行一种叫作“接种”的活动。
村民先决定自己家中这一年是否有人可能得天花,然后一个老妇会带着一个盛满感染液体的坚果壳来到这家,用蘸过液体的针划开病人的一根静脉,感染者卧床两三天后就会健康如初,绝不会得天花恶疾,也不会留下疤痕。
玛丽返回英国后,开始在罪犯和孤儿身上进行接种试验。
她从天花病人的疤疹里收集脓水,将其中一小部分注射到试验人群体内。接种人群的死亡率是普通人死亡率的1/3,接种后疾病减轻、不留疤痕的人数却是普通人的5倍。
于是许多英国人纷纷让孩子接受玛丽的接种。然而活天花病毒接种十分危险而且后果难以预测,注射天花本来是为了保护病人,但有些人却因此丧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生流感。美国红十字会的成员面戴严实的口罩,在圣路易斯的密苏里将“西班牙流感”的感染者抬上救护车。
疫苗造福人类
年,英国外科医师爱德华·琴纳决定找到一种对病人无风险的接种方法。住在乡间的琴纳注意到挤奶女工们几乎都不得天花,但是她们都会得一种导致手上轻微化脓的疾病,这种病叫作牛痘。
琴纳推测牛痘和天花是同一类型的疾病,牛痘是安全的而天花是致命的,得了牛痘的话就会对天花具有免疫力。
他给20个儿童注射了挤奶工的牛痘脓水来检验这一理论,结果受试儿童中没有一个出现天花的症状。
年,琴纳发明了“种痘”一词来描述这个过程。从此,疫苗接种术成为预防传染疾病的有效方法。
爱德华·琴纳(—年),是一名英国医生,生于英国告罗士打郡伯克利牧区一个牧师家庭,以研究及推广牛痘疫苗,防止天花而闻名,被称为“疫苗之父”。他为后人的研究打开了通道,促使巴斯德、科赫等人针对其他疾病寻求治疗和免疫的方法。
这是一幅年的漫画,描绘了琴纳为人们接种牛痘的情形。不明真相的人们恐惧地认为自己身体内会因此冒出一头牛来。
疫苗接种术在20世纪获得了大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流感蔓延全球导致万人丧命,因而无数研究者致力于研究流感疫苗,直至今天每年人们都会注射流感疫苗以预防这种潜在的致命疾病再次来袭。
小儿麻痹症曾在全球蔓延,这种疾病破坏婴幼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无数人留下瘫痪后遗症。
20世纪50年代,美国微生物学家爱德华·索特研究出小儿麻痹症病毒疫苗取得成功。到年,美国的小儿麻痹症病例已经减少了95%。
后来,另一位是美国微生物学家艾伯特·萨宾又研发出一种活的小儿麻痹症病毒变体,这一变体毒性很小不至于引起疾病,但由于是活病毒,所以能激发病人更加强烈的免疫反应,从而保证永久免疫性。
有了这两种疫苗,小儿麻痹症最终将会从地球上消失。
美国微生物学家乔纳斯·爱德华·索特博士研制成功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在美国通过大规模防疫计划提供给公众,成为人类有效抗击小儿麻痹症的关键药物。
End
文章选自“话说世界”丛书——《工业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