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穿刺(lumbarpuncture)是神经内科应用非常普遍的辅助检查,对于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应正确掌握其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
1.适应证
(1)留取CSF做各种检查以辅助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感染性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免疫炎性疾病和脱髓鞘疾病.脑膜癌病等的诊断。
()怀疑颅内压异常。
(3)动态观察CSF变化以助判断病情、预后及指导治疗。
(4)注入放射性核素行脑、脊髓扫描。
(5)注入液体或放出CSF以维持、调整颅内压平衡,或注入药物治疗相应疾病。
.禁忌证
(1)颅内压明显升高,或已有脑疝迹象,特别是怀疑后颅窝存在占位性病变。
()穿刺部位有感染灶、脊柱结核或开放性损伤。
(3)明显出血倾向或病情危重不宜搬动。
(4)脊髓压迫症的脊髓功能处于即将丧失的临界状态。
3.并发症及其防治
(1)低颅压综合征:指侧卧位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在60~80mmH0以下,较为常见。患者于坐起后头痛明显加剧,平卧或头低位时头痛即可减轻或缓解。多因穿刺针过粗穿刺技术不熟练过度引流脑脊液或术后起床过早等,使脑脊液自脊膜穿刺孔不断外流,故应使用较细的无创针穿刺,术后至少去枕平卧4~6小时。一旦出现低颅压症状,宜多饮水和卧床休息,严重者可每日滴注生理盐水~ml。
()脑疝形成:在颅内压增高时,当腰椎穿刺放脑脊液过多过快时,可在穿刺当时或术后数小时内发生脑疝,造成意识障碍呼吸骤停甚至死亡。因此,须严格掌握腰椎穿刺指征,怀疑后颅窝占位病变者应先做影像学检查明确,有颅内高压征兆者可先使用脱水剂后再做腰穿。如腰穿证实压力升高,应不放或少放脑脊液,并即刻给予脱水、利尿剂治疗以降低颅内压。
(3)神经根痛:如针尖刺伤马尾神经,会引起暂时性神经根痛,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
(4)其他:包括少见的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或严重的局部钙化等,不当的操作可能造成脊神经根的损害甚至诱发脊髓损害。以上问题,应在术前做充分评估,必要时行腰椎影像学检查和外科处理。
4.操作和测压
()压力:一般采用测压管进行检查,腰椎穿刺成功后接,上压力管,嘱患者充分放松,并缓慢伸直下肢。脑脊液在压力管中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而不再继续上升,此时的压力即为初压。放出一定量的脑脊液后再测的压力为终压。侧卧位的正常压力一般成人为80~mmHmmH0提示颅内压增高,80mmH0提示颅内压降低。压力增高见于颅内占位性病变、脑外伤、颅内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静脉窦血栓形成、良性颅内压增高等。压力降低主要见于低颅压、脱水、休克、脊髓蛛网膜下腔梗阻和脑脊液漏等。
内科学症状体征儿科学实践技能外科学妇产科学传染病学诊断学急症处理传染病种系统解剖学老年护理实践指南养老护理员基础护理技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